文章結構

一、基本資訊
書名 | The Book Proposal Book: A Guide for Scholarly Authors |
作者 | Laura Portwood-Stacer |
出版社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系列 | Skills for Scholars |
出版年 | 2021 |
語言 | 英文 |
頁數/字數 | 219/約8萬字 |
負責版代 | 博達著作權代理1 |
The Book Proposal Book: A Guide for Scholarly Authors(暫譯為《提案之書:學術作家的投稿指南》)是一本針對學術作家該如何撰寫圖書提案的實用指南。作者Laura Portwood-Stacer具備豐富的寫作教練經驗以及出版專業知識,深入探討了學術出版的各個面向,包含撰寫書籍提案到出版流程的各個階段。
本書具體指出了撰寫書籍提案的關鍵要素,包括暫定書名、書籍簡介、描繪目標讀者、討論相似作品、編排目次與章節摘要、如何呈現自己等等。此外,書中還收錄了豐富、實用的訣竅,並提供檢核表、實際提案範例和經過實戰驗證的建議,以幫助讀者能夠按照本書提供的步驟,完成圖書提案並陪伴讀者走一遍出版流程。這本指南適合不同階段的學者,無論是準備初次出版著作的人,還是已經有豐富出版經驗的作者,都能從中獲得有意義的見解和實用建議。
二、外版表現
📖Goodreads:🌟🌟🌟🌟🌟(4.73)65 ratings
📖Amazon:🌟🌟🌟🌟🌟(4.8)68 ratings
本書在Goodreads上的讀者評價為4.73分,截至本文發表,共有65位讀者評分與15條評論。其中76%為五星評價,已達到「大多好評」的標準。讀者留下的評論偏向正面,且沒有負面評論:
「這正是我需要的書!」
「將整個(學術書)提案過程拆解成清晰易懂的步驟,並在每一個章節提供大量舉例與QA。」
「揭開了出版社如何評估(學術)圖書提案的神秘面紗!」
在Amazon上的讀者評價為4.8分,共有68位讀者評分與5條評論。其中84%為五星評價,已達到「特別好評」的標準。有關本書的評論中提到,該書清晰解釋了何謂「學術圖書提案書」,帶領新手作者一步步完成撰寫提案書,幫助作者在準備提案的過程中不那麼孤單。
「這是學者必讀的指南!」
「我會推薦給我的作者和編輯同事,我還希望正在撰寫論文的研究生都人手一冊!」
「書中多數案例來自人文學科,我希望未來能擴大範圍,包含新增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案例。」
在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出版研究季刊)的書評中,認為本書是一本非常清晰的指南,專業評論人指出「在這本小書中,有非常多內容適合推薦給對於投稿學術著作感到困惑與迷茫的作者」、「針對出版有非常多重量級著作,但沒有一本像本書一樣,聚焦於如何與出版社打交道的重要文件:出版提案書」、「作者身兼出版顧問、寫作教練與企畫編輯,她的指導再實用不過」。
三、本書內容
The Book Proposal Book: A Guide for Scholarly Authors一書在導言與結論之外,共分14個章節;每一章節會說明1-3個步驟,總共20個步驟,一步步帶領讀者、新晉學者完成「撰寫(學術)書籍提案書」的所有流程。除此之外,作者Laura Portwood-Stacer利用其資深的輔導經驗,在文中信手拈來各項案例與經驗談,提供的建議非常具有參考性。
展開目次
・導言
・1 認識流程:重要的是契合讀者
第1步:找出目標出版社
第2步:研究和評估目標出版社
第3步:收集目標出版社投稿訊息,並摘述契合的原因
・2 為出版而寫:你的學術專書有何出版價值
第4步:為提案準備原始內容
第5步:擬一封向編輯介紹出版專案的洽詢信
・3 找出定位:同類與競爭作品
第6步:整理競品書目
・4 確認目標讀者與市場:你的書為誰而寫?
第7步:闡明目標讀者
・5 展示核心論旨:有力的論點造就有實力的書
第8步:說明作品論旨
第9步:將出版專案淬煉成一句話
・6 一目了然:出版專案簡介範本
第10步:草擬出版專案簡介
・7 揭露結構:有效的章節摘要
第11步:摘述個別章節
・8 邀請讀者進入:書名與章名
第12步:想出暫定書名與章名
・9 展現自己:撰稿風格及語態
第13步:修改提案內容的風格及語態
・10 介紹自己:作者簡介與履歷
第14步:撰寫作者簡介
第15步:從完整學術履歷中創建作者履歷
・11 不要忘記細節:出版規格、稿件狀態和其他提案要
第16步:組合專書企畫概要
・12 建立聯繫:何時及該如何聯繫出版社
第17步:準備聯繫編輯
第18步:提交提案
・13 保持冷靜:在審讀報告、合約與其他決策點中把握方向
第19步:回應審讀報告
・14 堅持到底:授權許可、校對和宣傳
第20步:儘早開始宣傳
・結論:保持適當觀點
達成步驟
評估提案內容
出版實例子
延伸閱讀推薦
參考書目
各章節投稿不敗訣竅與常見問題
書籍特色
- 簡單明瞭地解釋出版社的選書策略與作者投稿方針。
- 將繁瑣的出版提案工作分解成20個可隨時上手的步驟。
- 站在學者、寫作者的立場,提供50+項歷經實戰驗證的投稿訣竅。
- 針對投稿過程中的種種疑難雜症,給予務實的具體建議。
- 附上真實收稿的出版專案實例、洽談信以及對審讀報告的回應。
全書原文約8萬多字,預估翻譯成中文後約為12-13萬字,並不算厚。但內容相當扎實,行文簡單易懂,且毫不囉唆。全書編排非常有系統性,能讓讀者(潛在作家)迅速進入狀況,並按部就班地跟著Laura Portwood-Stacer操作。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每一篇章皆有所謂的「Time-Tested Tips」與「FAQ」,這些單元提供的訣竅與QA除了緊扣該章節的主題之外,也讓人深深感到「這位作者的確懂新手作家的問題點」,經常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全書14篇主要章節,每一章節環環相扣,讀起來相當流暢,會讓人不知不覺就想繼續翻到下一頁。俗氣點說,就是「含金量相當豐富」。簡直光看目次就讓人收穫頗豐,一窺撰寫提案書的門道。從初步認識出版的流程,再到探討出書的核心目標與價值,然後迅速切入實務主題,搭配實際成功的出版案例,讓讀者了解何謂「成功有效的出版提案書」。
除了該如何撰寫提案書之外,本書關於「該如何與出版社打交道」這件事上也著墨很深。在這些章節,作者會向你說明,學術作者經常遇到的挑戰以及該如何克服。包括如何處理回絕信、面對審讀報告、如何設定交稿時間等。作者以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提供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幫助讀者克服學術寫作和出版過程中的各種困難。
在正文內容之外,作者還提供了「完整的」提案書範本,讓你能夠非常具體地參照「別人是怎麼寫的」。當然,你會發現「格式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最後,無論是在書末的參考書目章節,還是內文的註腳,作者也提供很多延伸閱讀推薦,能讓作者更進一步搜尋對自己文類有幫助的指南。

四、目標讀者
正如書名的副標題「A Guide for Scholarly Authors」,本書是寫給學術寫作者的指南,但又特別針對的是「想要出版學術專書」的寫作者。再進一步延伸,應該也包含了想要出版「嚴肅非虛構著作」的寫作者。
在本書的導言中,作者就有明確指出這本書為誰而寫:
本書所面向的讀者,是具有學術背景的學者(包括已獲得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或是對於參與廣泛知識對話感興趣的一般讀者。你可能正嘗試出版你的第一本或第四本專書;你可能是某所大學教職員,也可能是獨立學者;你可能在人文、社會、STEM(自然、科技、工程及數學)或跨學科領域工作,希望為學術知識和論述提供原創性貢獻。因此,本指南旨在幫助你向學術界的出版社(而不是主流商業出版社)推薦你的出版專案。書中的建議都是針對原創研究寫作的作者而提供。如果你要推銷的是教科書、論文集或其他面向學術界讀者的書籍,本指南對你一樣有所幫助,但我在書中沒有明確討論這些類型。在本指南中,我側重於美國出版社,但你會發現,我分享的許多原則也適用於其他地方。
但也誠如Amazon的讀者評論指出,本書提供的舉例多半限於人文學科,若讀者是想出版理工教科書的話,這本書的幫助就相對有限。但我認為,本書較為通盤地說明了「學術出版社是如何決定簽下稿件」,以及作者該如何為了達成目的去準備自己的書稿與提案書,其中很多的竅門對所有類型的作者都很有幫助。
除此之外,這本書也對出版產業工作者,尤其是編輯很有幫助。臺灣的嚴肅書編輯可以透過這本書,進一步了解國外的編務制度、選書眼光與工作方式,甚至也能透過本書來重新安排自己與作者的合作模式,最佳化自己的工作流。
簡單來說,本書適合以下讀者:
- 學術寫作者:有志向國內外大學出版社或其他商業型學術出版社投稿的學者。
- 準備開始寫書的學術寫作者:譬如想將論文改寫為專書的碩博士生,或是撰寫嚴肅題材的各類專家。
- 想了解出版社選書策略與徵稿流程的一般類型作者。
- 學術出版社的徵稿編輯與企畫編輯。
五、作者背景

Laura Portwood-Stacer除了是資深出版顧問暨企畫編輯,也是學術出版顧問公司Manuscript Works的創辦人。她同時也是位學術寫作者,研究重點在於生活型態的選擇以及這些選擇如何定義、限制和賦予我們權力,曾在紐約大學和南加州大學教授媒體和文化研究。著有《生活型態政治與基進行動主義》(Lifestyle Politics and Radical Activism)一書,但在所有寫過的文章中,最受歡迎的是〈如何寫一封電子郵件給你的教授〉(“How To Email Your Professor”)。
在Laura Portwood-Stacer的資歷、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之外,她的文字本身更具說服力。她在本書一方面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和策略,一方面本書也是她專業能力的實證:口條清晰、知識庫豐富。證明她確實有實力幫助讀者撰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書籍提案,找到適合自己學術作品的出版社,並一路克服學術寫作和出版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此外,Laura Portwood-Stacer也算是一位活躍的學術社群分子,經常在社交媒體(如twitter)上分享她的見解和建議,並與其他學術出版社專業人士交流。
六、整體評價
1、個人評價與臺灣市場評估
🌟推薦出版但市場小眾
就我個人評價而言,閱讀本書的過程十分流暢、愉悅,收穫滿滿。即便我只是作為臺灣普通圖書的編輯,也在本書中找到非常多受用之處,同時讓人思考出版社-編輯-作者三者之間該如何建立更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方式。我很樂於推薦本書給所有有志想要出書的人一看,甚至無論是否為學者。
本書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鎖定想要出書的學術寫作者。但這某層面上也限縮了本書向外觸及的可能。同時在自出版、自媒體興盛的現在,越來越多知識創作者不走傳統的中心化出版路線,也就沒有需要「向出版社投稿」的需求。同時臺灣出版社的編務體制相對沒有美國那麼「術業專攻」,經常是一位編輯包辦所有類型的雜事,因此書中的一些出版社實況並不能套用在臺灣的投稿環境。
再來便要思考,在臺灣,真的有「學者要費盡心思撰寫提案書向出版社投稿」的需求嗎?我會在這邊打上一個問號。如果臺灣學者有想要投稿國外學術出版社,那這本書無庸置疑非常推薦,但這類學者也大可直接閱讀原文書,不必看翻譯本。如果是因為升等需求要出版專書的學者,他們多半有自己學校的出版社替其服務,真的有需要向外投稿的學者不在多數。且有出版專書需求的學者,又多半限於人文學科而已。
而在臺灣、要投臺灣出版社的作者,他們真正關心的是「如何寫出更好的書」還是「如何投稿」?這實際上是兩件事、兩需求。本書作者開宗明義有說,本書不處理「寫作」的事情,只探討「如何投稿」,因此本書面向的對象又再更窄一點:已經寫好書稿、準備投稿的學術作家。
我會希望臺灣出版本書,但這本書面向的市場仍然小眾。
2、國際評價
極其實用、易懂、見解精闢⋯⋯我堅信,如果你想知道2020年代,一本書是如何出版的,你就該閱讀Anne Trubek、Laura Portwood-Stacer和⋯⋯沒有其他人選了!
即便我迫不及待想翻到最後一頁,但我仍細細品味The Book Proposal Book一番,因為這是一本極具啓發性的書──不僅對作者,也對於編輯該如何更好地與作者溝通有所幫助。
Laura Portwood-Stacer在指導學者完成專書投稿這一件事上,帶來豐富的知識、清晰的思路和關懷。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寫作建議的特殊指南。它是了解整個出版流程的一扇窗口,為第一次或第十次進入出版迷宮的作者提供指引。我已經把這本書列入我向作者推薦的必讀書單,我認為其他編輯也會這樣做。
Laura Portwood-Stacer這本大師級指南既全面又易懂,它揭開了出版提案一直以來令人生畏的神秘面紗。新晉和經驗老道的學者都能從The Book Proposal Book中收穫滿滿,因為這本書一步步地仔細指導有企圖心的作者該如何把圖書創意化為出版成果。
聰明、清晰、條理分明且實用,The Book Proposal Book是在尋求出版的學術寫作者的寶貴資源。
Laura Portwood-Stacer編寫了這本學術界最優秀的技能培訓書之一,在大量關於如何撰寫學術文章和改進原稿的書籍之中,這本書鶴立雞群。The Book Proposal Book是學術界每位有志於出書的寫作者必備之書。
遵循Laura Portwood-Stacer的建議,不僅可以寫出更好的提案,還可以打造一本更好的書。
本書非常有幫助,這是一本學者們會希望他們在投稿自己的第一本(以及第二和第三本)書時能擁有的書。Laura Portwood-Stacer將多年的經驗提煉成一本易於閱讀和實踐的指南。
五、同類書
1、國外
國外這類書相對較多,但多數沒有引進臺灣,如:
- Getting It Published: A Guide for Scholars and Anyone Else Serious about Serious Books
- From Dissertation to Book
- Writing and Publishing Your Book:A Guide for Experts in Every Field
- Thinking Like Your Editor: How to Write Great Serious Nonfiction—and Get It Published
- The Thesis and the Book: A Guide for FirstTime Academic Authors
- From Dissertation to Book
- Revising Your Dissertation: Advice from Leading Editors
- Before and After the Book Deal: A Writer’s Guide to Finishing, Publishing, Promoting, and Surviving Your First Book
- So You Want to Publish a Book?
- The Business of Being a Writer
2、國內
臺灣關於學術寫作類型的已出版圖書並不多,若要限於「投稿指南」的書籍就更少了。
- 《學術寫作與出版:從期刊文章、專書、教科書到大眾書》(Handbook for Academic Authors),Beth Luey,群學,2013
- 《為什麼你該寫一本書?:打造個人品牌,從撰寫一本成為焦點的書開始》(Your Business Your Book How to plan, write, and promote the book that puts you in the spotlight),金妮・卡特(Ginny Carter),時報出版,2021
- 《過稿力:一流出版人告訴你編輯到底想要什麼》,倪采青,尖端,2016
- 《作家生存攻略+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 套書》,朱宥勳,大塊文化,2020
- 《百萬小說家的職人必修課:從出道、生存到名利雙收,從選題、佈局到活化角色,小說大賣就要這樣寫!》(売れる作家の全技術 デビューだけで満足してはいけない),大澤在昌,野人,2019
- 《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從自我定位、撰寫大綱、發展人物情節,到電子書與自出版等最新出版趨勢,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得主卜洛克的60年寫作技藝(全新增訂版)》(Writing the Novel from Plot to Print to Pixel),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麥田,2021
在上述舉例中,能真的稱得上「同類書」的,或許只有群學出版的《學術寫作與出版:從期刊文章、專書、教科書到大眾書》。其餘多半是寫作教學書,再帶點與出版社打交道的部分內容。若撇開「學術」的局限,那麼最相似的書,或許可以參考《過稿力:一流出版人告訴你編輯到底想要什麼》。
六、試閱譯稿
以下是內文翻譯樣本:
在接下來數章,我將詳細說明整套提案中的必備要素。本章提供完整觀點,剖析該如何塑造徵稿編輯與各階段工作人員對你的印象,讓他們為你的作品「買單」。為了推出一本書,出版社必須投入大量資源,包括(但不限於)金錢、勞動力和時間。審閱提案的編輯必須認為你的出版專案值得投資,才會投入時間和精力,讓你的出版專案通過徵稿流程(如第一章所述)。在這段期間,你的提案必須對編輯、設計、行銷、業務和公關人員展現你的原稿對讀者有何價值,上述出版人員將幫助你觸及讀者。
大體來說,你可以展現你的學術專書具有下列功能,以證明它的價值(1)對學術領域提供實質知識貢獻;(2)吸引大量讀者。確切吸引到的讀者數量可能因書與出版社而異。雖然大學出版社不以營利為目的,但也不想做虧本生意。大學圖書館削減預算意味著出版社不能再依靠學校的長期訂單來負擔學術書的生產成本。學術出版社面臨壓力,必須更有效地宣傳和推銷出版品,以便直接銷售給目標讀者群。因此,出版社希望你和你的原稿能吸引夠多讀者,以證明出版社花費數萬美元來製作這本書很值得。[1]你的提案必須在這方面給出版社信心。
當你對編輯宣傳出版專案時,他們會提出許多要求,希望看到你的出版專案有何種知識貢獻,又能滿足多少讀者的特定要求。我將在本指南後續章節更具體討論這些項目,目前先概略介紹編輯選書的一般原則:
- 編輯希望書籍具有強而有力、令人信服的論點。強而有力的論點可以為某個學術領域開展新方向,從而做出明確的知識貢獻,並提高出版社在該領域的整體聲譽。
- 編輯希望作者既能證明自己的學術素養,又能吸引讀者閱讀他們的作品。
- 編輯希望書籍的研究結果具有重要性。在現實世界中具有明確意義的研究結果才會吸引讀者閱讀(和購買)書籍。
- 編輯希望書籍的主題與讀者的學術生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以便吸引他們。
- 編輯希望書籍具有獨特或突出的品質。能夠改進現有基礎的書籍,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優勢。同時,編輯也希望書籍在現有圖書類型中定位清楚,以便迅速找到讀者。
- 編輯希望作者花費腦力與心力,讓作品更明瞭易讀,足以吸引論文審查委員會以外的廣大讀者。未經修訂的論文不太可能符合這項要件。[2]
把以上總結為簡單的要點:確保你的提案內容清楚傳達作品的論點以及論點的貢獻;展現作品主題的吸引力與目標讀者;並證明你的威望、能力及寫作風格足以吸引讀者。
學術作者經常誤以為,他們需要知識嚴謹的出版專案,並證明自己可以「填補文獻的空白」,如此方能打動編輯。這實際上並不準確,但我能理解為何有這種想法。你過去在學術界展現、詮釋和證明你工作成就的大部分經驗,都是源自這些嚴謹和原創性問題。如果你是新手作者,對論文口試可能還記憶猶新,很容易覺得你和口試委員的互動模式也適用於你和徵稿編輯。如果你曾在期刊發表文章,可能已經習慣編輯和審查人希望你說明這份研究所填補的學術空白。
挑選學術書的人關心的事情與論文指導老師和期刊編輯有些不同。圖書編輯最重要的職責是連結作者和讀者。當徵稿編輯初步了解你的出版專案時,他們會立即評估其他部門是否重視你的主題和研究方法。他們可能會假定你的研究足夠嚴謹,你也讀了所有相關文獻,這意味著你不需要在提案中強調這件事。請將重點放在明確闡述你的原創論點上,因為強而有力的論點很容易在宣傳素材中脫穎而出並吸引讀者。如果你能更進一步,說明你的研究對一般人有多重要,編輯很容易就能找到重視你研究成果的讀者。
你可能會問:「難道我不能全都要嗎?我不能在提案中說明理論、研究方法和文獻的同時,並傳達有明確貢獻且強大的論點嗎?」是的,你要這麼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我發現,大多數在提案中糾結於理論、研究方法和文獻的作者,都是採取自我辯護的角度來寫提案。他們仍然在為論文審查委員會、求職部門而寫,甚至擔心專業讀者會指出作品中千瘡百孔的漏洞。這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寫作基礎(我可以根據個人經驗這麼說),當然也不會讓讀的人產生好感。
撰寫提案——以及專書時——要心繫另一種讀者:想像你正在為一位聰明的人寫作,他想聽聽你的意見,特別是你對某個有趣的話題有什麼看法。順道一提,大多數在學術出版社工作的都是這樣的人。如果你為這類讀者撰寫出版提案,筆法會更加自然流暢,內容會更生動。如此一來,編輯就會看到你是如何為了將來會買你書的目標讀者而寫。理想情況下,這些讀者會遠遠超過論文審查委員會的人數,甚至超過你研究領域當中的專家。你不再只是為那些人寫作了,好好享受吧!
[1]2016年一項關於出版專書成本的研究發現,在大學出版社出版一本高品質的學術電子書,平均成本在三萬至五萬美元之間。參見Maron, Mulhern, Rossman, and Schmelzinger, “The Costs of Publishing Monographs.”
[2]許多指南教導學者如何將論文修改為可出版的書籍。我推薦貝絲•魯伊的《修改你的論文》(Revising Your Dissertation)、伊莉諾•哈特曼(Eleanor Hartman)等人的《論文與書》(Thesis and the Book),以及威廉•傑馬諾(William Germano)的《從論文到專書》(From Dissertation to Book)。以上收錄於本書末〈延伸閱讀推薦〉。
謝謝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對本文有任何疑問或想要提出討論的地方,都歡迎你留言或不吝指正。如果你有任何編輯、文字校對或任何的需求,我也在此向你毛遂自薦,歡迎參考下方連結的報價表以及發案說明:
—
- 僅憑公開資訊或先前的洽詢資料,不一定準確,僅提供參考。 ↩︎
1 留言
[…] 出版的前提,寫出提案力!讀The Book Proposal Book: A Guide for Scholarly Autho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