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本網站
  • 聯繫與發案
  • 工作案例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 首頁
  •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 和我一起當編輯
    • M編絮語
    • 審讀報告
    • 工作日誌
  • 出版名人堂
    • 編輯
    • 封面設計
  • 進修書單
  • 課程資源
  • 精華轉載
和我一起當編輯

校稿在看什麼?

圖書編輯的校對SOP全解析,校對一定要懂的5大工作

by M編 2023 年 11 月 29 日
by M編 發表時間: 2023 年 11 月 29 日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1 月 16 日 14K views 23 minutes 閱讀時間
14K

文章結構

  • ✎ 什麼是校對?
  • ✎ 校對的工作
    • 1、文字訂正
    • 2、標點符號辨析
    • 3、排版錯誤
    • 4、統一體例
    • 5、內容查核
  • ✎ 校對的流程
    • 1、排版前
    • 2、排版後
      • 一校(初校)
      • 二校(再校)
      • 三校(終校)
    • 3、打樣
    • 4、看印
  • ✎ 校對的精神

校稿,可說是圖書編輯最廣為人知的一項工作,但實際上這份工作是如此頻繁地出現在編務流程的各個環節之中,而不只是某個階段要做的事而已。

作為以文字為媒介的產業,使用文字的正確性即是所有工作項目中的重中之重、基本中的基本。也正是因為如此,只要讀者在手中的書上找到錯字,總是會將出版社、編輯批評地體無完膚。因此「夢到有錯字沒改到」可說是每位編輯必經的噩夢。

本文將焦點放眼於「圖書編輯」的校對工作層面,也就是針對書籍編務流程中的入排校稿階段,來談一談校對這件事的意義、方法以及整個工作流。但在這之前,建議先看過〈編輯的第一步:整稿〉中就初期校對的基本說明。

編輯的第一步:整稿,提升可讀性,將書稿打磨至合乎市場的商業作品

✎ 什麼是校對?

校對(proofreading,又稱校閱),最初指的是「看樣」這道最終流程,也就是實際送印前在打樣(prepress proofing/ final printer’s proof)上的最後一次校稿。1但現在所稱的校對,則指涉出版階段中的任何一道檢查手續。大至書稿內文校對,小至文案、行銷資料的校對。

從2016年的熱播日劇《不起眼卻很厲害!校對女孩·河野悅子》(地味にスゴイ! 校閲ガール・河野悦子,下簡稱《校對女王》)中的標題可見,校對是一種「平凡卻不簡單」的工作。再資深的編輯或校對,都很難百分百自信地自稱「這本書沒有錯字!」(正如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로맨스는 별책부록〕中車恩浩主編所說的一般)。

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2019年播出

就大眾的刻板印象來說,校對一般被視為編輯的核心工作,而校對又經常被簡化為「挑錯字」而已,因此編輯/校對經常帶有「需要中文系出身」的誤解(光是中文系與挑錯字相連結這件事,又是另一道問題了),但校對工作實際上不只有挑錯字而已。

✎ 校對的工作

實際在進行書稿校對的工作時,連同「挑錯字」在內,編輯實際上會同時進行多項確認與把關的工作。其中包括:

1、文字訂正

也就是最單純的挑錯字,但這部分可說是最繁瑣也最容易掛一漏萬的環節(比如說徹底看了內文千百遍,結果目次或書封卻出了錯字)。

不過這部分也是最容易委外的工作之一。若在書籍版權頁上有列出獨立的「校對」名銜,就可知道這本書有經過獨立的文字校對階段,而不光是由編輯自行把關。

翻攝自《如何做一本書》版權頁

文字訂正是校對最基本的工作,也就是逐一檢視書稿中的所有文字,訂正其中的用字錯誤。若錯誤來自作者,被稱為「筆誤」(literals);若是排版後造成的錯誤,則是所謂的「誤植」(typos)。2至於用字正確與否的判準,出版社多以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為圭臬,或自行編撰社內體例表、檢字表供編輯、校對有所依據。

2、標點符號辨析

與文字訂正綁在一塊的,還有訂正標點符號。儘管中文標點符號有具體的使用規範(如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著的《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但寫作者實際在使用標點符號時,往往會受到自身的閱讀經驗,以及其寫作輸入的設備邏輯所影響,導致出現中西符號混雜、半形全形符號混雜、數學符號與標點符號混雜等等誤用。

中式標點符號脫胎自西方,可概略分作標明詞性的「標號」(如引號、破折號、書名號⋯⋯)與表示語氣的「點號」(如句號、問號、驚嘆號⋯⋯)。3臺灣曾經在2008年修訂過新式標點符號的規則,而中國亦有該國制定的標準用法,與臺灣教育部指定的用法互有差異,不可混用。

一般來說,校對經常需要處理的標點狀況有:

  1. 西文、日文入中文翻譯稿:將原文標點轉譯為符合中文規則的標點符號。
  2. 簡體書稿入正體中文書稿:將中國標點符號改為臺灣的標點符號。
  3. 例外或特殊標點符號的用法統一:如果寫作者在內文中使用新式標點符號之外的特殊符號,確保其使用的邏輯、方式在全書內是一致的。

然而,既然標點符號還攸關內文句子的「語氣、行文風格、語感」,寫作者可以運用標點符號來創造不同的閱讀體驗與效果。校對者就需要辨析標點符號的功夫,揣摩前後文意與作者語氣,據此判別該怎麼使用正確的標點符號。

3、排版錯誤

在出版數位化之後,經過編輯整理過的書稿會交由美術編輯進行「桌上排版」(DTP,desktop publishing),透過InDesign或其他電腦排版軟體來製作。4儘管桌上排版能避免傳統照相排版錯排、缺字、移位、不齊甚至倒字等問題,但仍舊有層出不窮的人為或電腦自動化的錯誤發生。

拿到美編排好的校對稿,便需要在一校時盡快修正、釐清各項排版問題,以避免在後續校對時,還需要大篇幅地更動版面,以至於衍生更多意外的錯誤。除了檢查書籍版面是否有根據定案的版面設計入排,也要重新以宏觀、全書的角度檢視版面是否平衡、適宜閱讀,是否有漏排(段落、插圖、表格均有可能忘記排入)、漏字(字型缺字)、跑版(任何轉檔過程都可能導致版面錯誤)、頁碼錯誤、圖片色偏等問題,並逐一回報給美編修正。

4、統一體例

如〈編輯的第一步:整稿〉提到的,在校對時需要將全書的寫作格式統一起來。可以說,所謂的「體例」就是出版社(或任何內容發行單位)所規定的寫作與發表規則。從普遍的傳統出版體例,到各家出版社分別的指定風格,以及不同學門領域的習慣,有著各式各樣的寫作體例需要遵循,裡頭會針對不同的行文狀況,指定出具體的格式規則。

校對便是要依據出版社指定的體例,協助作者將文稿中參差不齊的用法「統一起來」,比如標點符號、數字標示、單位量詞、日期標示法、引用格式、附加原文之寫法、註文寫法等。

統一體例可能是校對時最惱人、繁瑣,也最容易讓人氣餒的工作。尤其在校對專業、學術書籍時,需要統一的格式可能多達上千條。

5、內容查核

內容、事實之查核,與統一體例都是在整稿階段就開始的校對工作。內容查核也是日劇《校對女王》中著重的校對職能:校對不只是挑錯字而已。除了可以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將書中的各項專有名詞、年代數據逐一列出,詳細地一一考核之外,多數時候更有賴校對本身學識素養是否貼近書籍主題。

校對最大的挑戰與困難,便是「看出問題」之所在,以及「在不疑處有疑」。內容查核的工作,便包含了上下文文意辨析、邏輯把關等事項。若是針對翻譯書稿,更需要專業的語文校對去糾察譯文是否有誤譯、漏譯或超譯之處。

能不能「看見問題」,或許才是一位優秀校對的真功夫。不過這份職能,目前多屬於編輯的責任範圍。透過專業分工,不同專業的編輯會負責不同路線的圖書,依靠編輯的專精與「嗅覺」,找出書稿的問題點。

✎ 校對的流程

了解書稿校對會進行哪些工作後,接下來便是實際展開校稿的流程。正如前述,校對的工作可說是從第一次看到書稿就開始了。以下會介紹一般圖書的校對流程中,不同階段的工作內容。

image by Midjourney

1、排版前

在正式將書稿簽入出版社後,編輯便會拿到作者交出的原稿或譯者交出的譯稿。這些書稿因應類型不同,有時被稱作初稿或手稿,但基本上都是出版十分前期的半成品。目前交稿的檔案多以電子檔為主,可以分為純文字、作者自行排版稿以及手寫稿重新謄寫的打字稿。該階段的工作有:

  • 統一體例:在電腦上進行大部分的體例統整。由於全書統一的工作相當繁瑣,如果等到排版後再進行會相當費時費力,所以特別需要在排版前就將全書的格式、指定用字依據體例表統一處理。
  • 初次校對:初次的文字與標點符號校對、內容查核,以減少後期校對稿的工作量。善用搜尋/取代功能、錯別檢字表,並記錄有疑義處與作者商榷。
  • 下排版指示:稿件若為word檔,則清空版面樣式,重新依層級替內文章節、標題設定樣式;若為純文字檔,則可以加入Markdown語法,來規畫內文版面層級;除此之外,也要將特殊的排版指示、需求按欄目整理妥當,或編寫排版說明給予美編跟進。
  • 核對圖、表附件與序號:檢查書內插圖、插畫、圖表之序號是否正確依序,原始檔案是否齊全與合乎要求。

排版前的校對,由於現在多半是在電腦上進行,因此需要特別留意存檔與備份,並記錄清楚修訂的項目。若使用word整稿、校對,便需要保留追蹤修訂的紀錄。

2、排版後

整理好要提交給美編的文稿與素材後,便交由美編排出第一版的「一校稿」。一校稿的錯誤往往是最多的,因此保留給一校的工作時間會最多,在後面幾次校稿中則依次縮短。校對排版稿同樣可在電腦上或印出的紙上進行,若在紙上校對,便需要使用通用的「校對符號」,並用紅筆標記清楚。

《校對女王》中的典型校對場景

一校(初校)

  • 檢查漏排:檢視全書章節內文、素材是否皆依序入排(一校時可能會省略書名頁、目次、版權頁,或其他尚未交稿的內容)。特別要留意的是,確認入排的版本是否確實是整稿過後的版本。
  • 看版面:將一校稿依1:1比例印出,檢查排版的開本是否正確,以及版面設計、字體大小是否勻稱,易於閱讀。
  • 看標題:檢查各章節不同層級的標題是否確實套用到樣式,相對應的字體是否正確。
  • 看插圖:確認插圖的呈現效果,是否有模糊、劣化、色差等情形。
  • 逐行校對:進行一次以上的逐行、逐字校對,訂正在整稿校對時遺漏的錯誤。在一、二校時,會特別仔細地重複文字、標點、內容查核等校對工作。
  • 作者校對:若為自製書,那也需要將校對稿印出一份交給作者校對。按出版規畫不同,有時是與作者校對同步進行,有時校對完後再將一校稿交給作者校對,同時讓作者確認校對內容。回收作者校對稿後,檢查作者的校對指示是否正確,再看作者是否有額外的指示需要向美編說明。通常會容許作者在第一次作者校對時,進行較大篇幅的增刪修改。

二校(再校)

  • 對紅(又稱核紅):二校開始,每次校對都需要確認美編是否確實修訂所有錯誤(包含增刪之內文),圈出未改正處並重新下校對指示。
  • 前後對照:在經歷一校和作者一校後,原本統一好之內文標題、名詞可能又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因此需要特別前後對照目次與內文的標題是否一致?標題與頁眉是否一致?目次頁碼與實際頁碼是否相符?
  • 逐行校對:二校時需要特別留意作者在一校時增刪的段落,是否符合體例與全書一致性。二、三校可由不同人負責校對,以避免閱讀疲勞產生的盲點。
  • 確認頁數:二校時內文應已全數排入(包含書名頁、目次、輔文、主文、版權頁),確認每頁頁碼是否依序(留意目次、章名、版權等頁不需排頁碼),所有內容均正確排入,且總頁數合台數。
  • 校對版權頁:確認版權頁資訊是否詳實正確,尤其是作者姓名、歐文拼寫、版權宣告、ISBN、出版日期、定價等資訊。
  • 作者校對:作者校對的次數不一,通常至少會進行一次,也有作者會參與每次校對(包括看打樣)。通常二校開始就不能進行大篇幅的修訂,而是針對細部的筆誤或嚴重事實錯誤去修訂。

三校(終校)

  • 對紅與校對:三校之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對紅以及細節的把關。通常到這個階段,負責的編輯或校對已十分熟悉內文,就更可能產生盲點,遑論作者本人。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在此時委託專業校對再看一遍,針對錯別字、事實錯誤進行校對(但此時已不會再修潤文句)。
  • 核對清單:專心且逐一地檢查書名、目次、大小標題、頁眉、頁碼、版權頁、ISBN、人名、日期、定價等細項。
  • 填上CIP(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由於國家圖書館ISBN中心提供的CIP卡片不會自動填入書籍的頁數與開本資料,此時在送印就要記得補上。
  • 試掃條碼:檢查封面的ISBN是否可順利掃描。可以透過標籤條碼機掃描(較準確)或手機相機掃描。

3、打樣

確認美編與封面設計師將校對稿全數修訂後,最終會得出一份乾淨的檔案(通常是有出血線的pdf檔),即為「出清」。在實際上機印刷前,會先讓印刷廠將內頁與封面的清樣(final proof/ clean copy)製作成一本「打樣」(color proof)。書籍印刷最常見的為「數位打樣」(DDCP,direct digital color proofing)與「上機打樣」(machine proofing),但若非有特殊的校色需求,通常只會打「數位樣」進行印前校對。

書籍數位打樣的範本

數位樣是一疊經1:1裁切與初步裝訂的(但沒有膠合內頁與封面)的書稿,因此已經可以用接近實體書的方式閱覽。

  • 逐行校對:如果可以的話,能在打樣上再進行一次完整的校對會最保險。如同三校,此時可交由不同人檢查或讓作者隔一段時間後再自己過目一遍。尤其此時已接近實際的閱讀觀感,更可能發現一些盲點裡的錯誤。
  • 檢查印刷效果:儘管數位樣與實際印刷的效果仍有不同,但已經比自行以家用列印機列印的效果要好。需在此時檢查內文字與插圖的印刷效果,是否有模糊不清或鋸齒的情況。
  • 校色:儘管數位樣無法如實呈現實際上機印刷的顏色,但仍需要在看樣時留意是否有大幅度的色偏情況,並於打樣上註明對色彩的要求,以利實際上機印刷時參考。
  • 試掃條碼:再次檢查條碼可否順利掃描,亦可請印刷廠協助複檢。
  • 回樣:在打樣上標註錯誤與修改事項後,再重新提供修訂過後的送印檔案,並將打樣寄回印刷廠供廠內參考。

4、看印

理論上,在回樣後印刷廠即會簽請確認發印,開始製版。此時可謂覆水難收,頭已經洗下去。但仍有最後一道校對、把關手續,即是入廠看印。由於此時針對的是印刷發色的調整,而不能再調整內文,因此多由編輯與設計師進廠看印。但如果在看印時才發現了重大的錯誤,也仍不得不重新製版,再來一遍。

檢查套印中的印刷師傅
  • 對照打樣:製版完成後,接著就是上機印刷。看印的主要目的在於檢查彩色印刷時的發色是否符合預期,但也要先確認製版的內容是否與送打樣的內容相符。
  • 檢查套印:印刷師傅會透過放大鏡檢查印稿的十字線,以確認四色印版疊印是否對準。如果套印失準,就會出現失焦、色偏或錯網的情況。
  • 調色:四色印刷在正式大量印刷前,印刷師傅就會先連續試印十幾張測試印稿,並透過調整油墨比例來微調發色(約±10%),儘量追準打樣的發色好讓編輯、設計師參考,當然這時也經常要倚靠印刷師傅專業的調色見解,尤其不同的紙材吸墨速度不同,會導致墨乾後顯色與看印當下不同,因此更有賴印刷師傅的經驗調整。如果在用色上有使用到特殊色,就需要準備對應的色票、色卡來校準。
  • 故障排除:檢查試印稿是否有髒版、刮痕、塗料屑,或印刷用紙受潮、紙態不良導致的紙張打皺、背印情況。

在看印結束後(較嚴謹的廠商會請負責的編輯簽具確認),印刷師傅便會保留最後顯色無誤的測試稿作為「大稿」,夾在看印台上作為對色的參考。


✎ 校對的精神

我為我現在的工作感到驕傲,即使無法見聞於世,即便無人褒獎,但這項工作的的確確在支持著他人,「校對」是一項拚盡全力、支持全力以赴向前之人的工作。
河野悅子《校對女王》

校對可說是整個出版編務流程中,最枝微末節、最瑣碎的一件工作,卻也是支撐圖書產業的根基。「是否經過校對」的內容,是衡量出版價值的重要一面;沒有經過校對把關的書,可以說在前提上就沒有出版的必要。

雖然臺灣的編輯經常解釋「編輯的工作不只有校對而已」,但這句話並不是在說校對的工作不重要,而是說校對已作為編輯的基本職能素養,深深地嵌入所有的編務細節。校對的精神意味著以嚴謹的態度把關書籍的品質,突破盲點,在不疑處有疑,為求完美而近乎苛求。擁有校對精神的出版社、內容創作者,謹慎地對待自己發表的一句一字,才是真正嚴肅看待文字力量的人。


謝謝你看到這裡,如果你對本文有任何疑問或想要提出討論的地方,都歡迎你留言或不吝指正。如果你有任何編輯、文字校對或任何的需求,我也在此向你毛遂自薦,歡迎參考下方連結的報價表以及發案說明:

聯繫與發案
聯繫與發案(點我)

—

  1. 過去的出版流程,需要獨立的校對員負責比對排版後的「校樣稿」與「原稿」之差異,找出排版過程中的錯誤。但在出版數位化之後,排版工作與原稿都以電子檔進行,傳統的排版錯誤減少了很多,因此純粹比對樣稿與原稿差異的校對員逐漸消失,校對的工作也融入到編輯的工作之中。請參見維基百科:Proofreading。 ↩︎
  2. 安德魯・哈斯蘭(Andrew Haslam),《書設計.設計書:書籍編輯、設計、風格、印刷全事典》(Book Design),頁15。臺北市:原點出版,2009.5。 ↩︎
  3. 康文炳,《一次搞懂標點符號》,頁11。臺北市:允晨文化,2018.10。 ↩︎
  4. PIE BOOKS,《設計師一定要懂的基礎印刷學:避開DTP及印刷陷阱,完美呈現設計效果》(デザイナーズ ハンドブック),頁9。臺北市:積木文化出版,2017.5。 ↩︎
校對標點符號看印編輯體例
2 則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
  • 作者
  • 其他作品
  • 🙋 向編輯提問:段落之間,要增加間距嗎?
  • 🙋 向編輯提問:中英數字之間,要加空格嗎?
  • 做翻譯書如何找譯者?
  • 圖書校對範例大全
  • 出版的前提,寫出提案力!讀The Book Proposal Book: A Guide for Scholarly Authors
  • 文字編輯校對攻略
M編

M編,全職接案編輯,分享與編輯有關的事與其他絮語。發案與合作洽詢請點我。 頭貼 by lulljevic

前一篇
從Readmoo讀墨2021年度百大暢銷書看電子書價
下一篇
編輯都在看什麼 Book #4:《工作排毒:讓你咻咻咻的工作編輯術》

Related Posts

做翻譯書如何找譯...

2024 年 6 月 27 日

圖書校對範例大全

2024 年 1 月 11 日

文字編輯校對攻略

2023 年 12 月 18 日

裝幀設計:從書的...

2020 年 7 月 25 日

解碼書的內在,編...

2020 年 4 月 15 日

認識書封結構,規...

2020 年 4 月 2 日

Leave a Comment Cancel Reply

Save my name, email, and website in this browser for the next time I comment.

* By using this form you agree with the storage and handling of your data by this website.

2 則留言

文字編輯校對攻略:詳細解碼圖書校對符號、方式與技巧 -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2023 年 12 月 18 日 - 上午 11:21

[…] 在〈校稿在看什麼?圖書編輯的校對SOP全解析,校對一定要懂的5大工作〉一文中,已經詳細介紹了校對的工作內容,包含「文字訂正、標點符號辨析、檢查排版、統一體例以及內容查核」,其具體流程從整理稿件階段就開始,分作「排版前、後、打樣與看印」四個階段。 […]

回覆
圖書校對範例大全:校稿時要處理的錯誤類型與示範 -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2024 年 1 月 11 日 - 下午 12:04

[…] 承前文〈文字編輯校對攻略:詳細解碼圖書校對符號、方式與技巧〉,我介紹了電腦校對與紙本校對的方式、使用符號,以及改正問題、降低漏看失誤的技巧。在本文中,我們就以範例的方式,讓讀者更直觀地了解校對的工作內容。建議讀者也搭配閱讀〈校稿在看什麼?圖書編輯的校對SOP全解析,校對一定要懂的5大工作〉。 […]

回覆

追蹤更多

Facebook Twitter Email Blogger

最新文章

  • 🙋 向編輯提問:段落之間,要增加間距嗎?

    2024 年 9 月 4 日
  • 🙋 向編輯提問:中英數字之間,要加空格嗎?

    2024 年 8 月 28 日
  • 做翻譯書如何找譯者?

    2024 年 6 月 27 日
  • 圖書校對範例大全

    2024 年 1 月 11 日
  • 出版的前提,寫出提案力!讀The Book Proposal Book: A Guide for Scholarly Authors

    2023 年 12 月 29 日
  • 文字編輯校對攻略

    2023 年 12 月 18 日

熱門文章

  • 1

    認識書封結構,規畫一本書的門面:精裝書與平裝書之分,什麼是書衣跟書背?書腰有什麼用?

    2020 年 4 月 2 日
  • 2

    解碼書的內在,編排內文版面:開本、扉頁與內頁的組成

    2020 年 4 月 15 日
  • 3

    文字編輯校對攻略

    2023 年 12 月 18 日
  • 4

    你想當什麼編輯?常見的編輯職缺類型與薪資水準

    2020 年 3 月 14 日
  • 5

    校稿在看什麼?

    2023 年 11 月 29 日

M編

Hi!我是M編,編輯的事說來話長站長,現為全職接案編輯。歷年文章散見方格子、Matters以及「出版魯蛇碎碎念」粉專等處。至今依然經常陷入「到底怎麼當個好編輯?」的自我懷疑中。希望透過分享身為出版產業裡小小螺絲的觀點,幫助自己釐清與找出成為一位合格編輯的眉眉角角。本站將持續分享我在編輯的工作線上所學習到的技能與面對的問題,讓更多人一窺這個明明大家都不看好,卻總是搶不到職缺的業界一隅。發案與合作洽詢請點我。

全站分類

  •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33)
    • M編絮語 (21)
    • 和我一起當編輯 (11)
    • 審讀報告 (1)
  • 課程資源 (5)
  • 進修書單 (5)
  • 隱私權政策
  • 關於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 聯繫與發案

COPYRIGHT © 2023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ALL RIGHTS RESERVED. 有著作權,合作請洽詢


Back To Top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 首頁
  •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 和我一起當編輯
    • M編絮語
    • 審讀報告
    • 工作日誌
  • 出版名人堂
    • 編輯
    • 封面設計
  • 進修書單
  • 課程資源
  • 精華轉載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 首頁
  •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 和我一起當編輯
    • M編絮語
    • 審讀報告
    • 工作日誌
  • 出版名人堂
    • 編輯
    • 封面設計
  • 進修書單
  • 課程資源
  • 精華轉載

編輯隨選

  • 遙想一間未來書店:內容、互動、分享與共創

  • 「習慣這檔事」:與書有關的習慣與癖好

  • 出版社是什麼?陸書送審、價值觀、與知識傳播

  • 展開書店講講:走進書店的複雜心理活動

  • 【出版課程筆記】華麗的登場:選書、文案、設計與行銷(《給人文書編輯的職能升級課》.03)

COPYRIGHT © 2023 編輯的事說來話長. ALL RIGHTS RESERVED. 有著作權,合作請洽詢